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如意精舍
首頁
法師簡介
法會與活動資訊
2024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3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2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0心靈環保成長營
2019心靈環保成長營
2018心靈環保成長營
線上讀書會
佛法概論
成佛之道
優婆塞戒經(第一冊)
優婆塞戒經(第二冊)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心經
百法明門論
八識規矩頌講記
佛法問答
學習資源
聯絡我們
如意精舍
首頁
法師簡介
法會與活動資訊
2024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3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2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0心靈環保成長營
2019心靈環保成長營
2018心靈環保成長營
線上讀書會
佛法概論
成佛之道
優婆塞戒經(第一冊)
優婆塞戒經(第二冊)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心經
百法明門論
八識規矩頌講記
佛法問答
學習資源
聯絡我們
More
首頁
法師簡介
法會與活動資訊
2024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3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2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0心靈環保成長營
2019心靈環保成長營
2018心靈環保成長營
線上讀書會
佛法概論
成佛之道
優婆塞戒經(第一冊)
優婆塞戒經(第二冊)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心經
百法明門論
八識規矩頌講記
佛法問答
學習資源
聯絡我們
提問三十一
般若複習
返回成佛之道
提問三十二
2018年6月20日讀書會錄音
第五章 大乘不共法 一切法無性………能入於真實
一.中觀與唯識對了義的解釋有何不同?
答:「勝義」與「了義」
1、中觀論者:承《般若經》,《無盡意經》而確立的見地,勝義是了義。
2、唯識:《解深密經》:勝義諦中,有深密與了義的分別。說得深隱微密的,是不了義;說得顯明易了的,是了義。因此,在勝義諦中,又有深密與了義的分別。依佛說的《解深密經》去理解,勝義法空性,所以有深密與了義,是根機的問題。(有「五事具足」和「五事不具」者之別)
勝義諦 深密(不了義)
顯了(了義)
二.何謂五事不具足?為何對這類眾生,佛必須用另一種說法談一切法無自性?
答:
一、五事具足者,善入一切法性;五事不具者,佛復解深密。
1、五事具足
如經上說:
「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於是經中,若諸有情(1)已種上品善根,(2)已清淨諸障,(3)已成熟相續,(4)已多修勝解,(5)已能積集上品福德智慧資糧。彼若聽聞如是法已,於我甚深密意言說,如實解了。於如是法,深生信解;於如是義,以無倒慧如實通達。依此通達善修習故,速疾能證最極究竟」。
2、五事不具足
但「或」有「五事不具」足的,對於一切法無性的教說,就有了問題。經上說:
(1)五事不完全具足
A、有的信而不解:(1)種上品善根,(2)清淨諸障,(3)成熟相續,(4)多修勝解,(5)但還沒有積集上品的福智資糧。這一類有情,有的聽了,就覺得甚深甚深,雖能信仰,但不能解了。
B、有的信而誤解:有的聽了,雖能信仰,不能解了,卻要照著自己的意見去解說。以為一切法無自性空,就是什麼都沒有(龍樹稱之為方廣道人)。結果是對自己毫無利益,反而退失智慧。從他聽法的人,有的跟著他執著無見,有的就反對一切法性空教。
(2)五事完全不具足
還有,五事都不具足的,聽了一切法無性空的教說,不信不解說:『此非佛語,是魔所說』。正如龍樹所說:『聲聞五百部,......聞說般若諸法畢竟空,如刀傷心』。
二、五事不具者,佛依三無性說一切法無自性
1、對於這信而不解的,信而誤解的,不信又不解的鈍根,佛所以又說《解深密經》:『我依三種無自性性,密意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簡單的說:依三無性,遣除遍計所執性,說一切法無自性。其實,
緣起法──依他起性, 寂滅法性──圓成實性, 是有自性的,並非一切都沒有。
2、有的是非有,有的是實有,這才不信不解的,也不反對了。誤解以為什麼都沒有的,也不誤解了。有信而不解的,也可依著進修了。
三.簡單敘述三種無自性性?
答:演培法師《解深密經語體解》(p.168-p.176)之摘要
一、遍計所執相
玄奘特有「所執」二字,指能遍計的心。遍所計即是周遍所計──認識的境覺得種種相貌。至於八識的我執或法執之判,有異說。依「名、義、相」安立的諸法自性與差別,即稱為遍計所執。
二、依他起相
「相」是依他生起的諸法不同相貌。唯識的諸法因緣生,緣所生法非沒有,沒有的是內心想像怎麼樣的那個顛倒虛妄。因緣所現之依他起相是有的,妄所遍計者才是無的。
三、圓成實相
「圓」是普遍(一切法)的意思。「成」是成就(法爾的體性)。「實」是真實(體性不虛)。主要乃指真如,又有說「非不見真如,而能了依他」。
演培法師《解深密經語體解》(p.198-p.206)之摘要
一、相無自性性:諸法遍計所執相
諸法本身是這樣,不藉名言假說他怎樣,其體性如空花水月的無所有。所以,假名安立者無自性;自相安立者有自性。
二、生無自性性:諸法依他起相
諸法之依他起相乃依其他因緣的力量而有。因緣力生的依他起是有自性的,現在說他無自性,是無自性生的自然性,非自相安立的因緣性也沒有。
三.勝義無自性性:依他起 + 圓成實相
不是說勝義本身沒有自性,而是約離遍計執後,顯了通達說的。清淨所緣境界,沒有依他起,因為它是世俗智所緣的境界。
一切諸法無我性是指離自性之意;圓成實相本身就是無我性,因此勝義無自性,是離遍計執所安立的,不是遍計以外有一圓成勝義無性。
補充:(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整理自 淨空法師華嚴席》
http://6h.jingzong.org/Item/2610.aspx
三無性,是相對三自性而說。三自性是說明對一切萬法,應從三方面觀察,才能見到真相。所以任何一法皆具三性。佛為破除眾生執著,說三性後,又說三無性。
一、相無性:是對「遍計所執性」而說,教我們不要執著有「遍計所執性」,一切法真有、實有的錯誤觀念。「相無性」說明一切現象本是虛妄。
二、生無性:是對「依他起性」而說。一切法皆是緣聚、緣散。說「生」只是因緣具足而現相,說「滅」只是因緣分散,並非真滅;自性本具萬法。「生無性」,說明「生、滅」皆是虛幻不實的現象,不能執著,無須分別。經云「法爾如是」,自然現象,性德本來如是。
三、勝義無性:「勝義」就是真實義,也是佛法所說的第一義諦,謂之「勝義」。第一義是自性,純淨純善的性德。第二義是阿賴耶,也就是我們起了念頭。這一念起來就把勝義變成第二義,變成阿賴耶識。所以說「迷唯一念」。
佛為破眾生情執,善巧方便而說三無性:「假說無性,非性全無」。真的「無」,怎能現相?根本沒有,六祖大師怎會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所以有,有不能執著。說自性本自清淨,不執著本自清淨,一執著就成第二義,非勝義。應知,可以言說,不能執著言說;可以思惟,不能執著思惟。凡夫執著習染非常之重,說有,則著有,真有;說空,則著空。諸佛菩薩、法身大士知道事實真相,真空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空,空有不二。
四.何謂依實立假?
答:依實立假的瑜伽法門
1、無著所傳的瑜伽法門,依《解深密經》的顯了說,站在五事不具的根性來說話。以為:一切無自性,一切假有,這是等於說什麼都沒有,是不能成立一切法的,所以應有「假有無自性,實有自性」的二類,『依實立假』才對。如說:「譬如要有色等諸蘊,方有假立補特伽羅;非無實事而有假立補特伽羅。如是,要有色等諸法實有唯事,方可得有色等諸法假說所表;非無唯事而有色等假說所表。若唯有假,無有實事,既無依處,假亦無有,是則名為壞諸法者」。
2、這在《解深密經》中,就分世俗為二類:
◎『云何諸法遍計所執相?謂一切法假名安立自性差別,乃至為令隨起言說。云何諸法依他起相?謂一切法緣生自性』。
◎遍計所執相:『此由假名安立為相,非由自相安立為相,是故說名相無自性性』;而依他起是:『此由依他緣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說名生無自性性』。
3、所以這一系的根本立場:
◎「或是無自性」的假有,叫做假說自性,遍計所執相。
◎「或是自相有」的『實有唯事』,叫做離言自性,依他起性。
因緣生法是自相有的,是一切法的緣生自性。或說為十八界性,界也就是自性不失的意義。這不是執著而實有性的,從因緣生時,就是這樣自性有的,這與中觀者看作戲論相,似有而實非有的見地,有著根本不同。至於依法而執為實有,是無自性的,那是二家公認的了。
五、依印順導師的觀點,部份唯識學者反對中觀論點的主因為何?
答:佛說空有,各適其機
1、五事具足的,於一切法無自性空,一切唯假名,了解得空是不礙有的,依空所以成有的,能成立一切法,也就能信解而如實通達了。
2、五事不具足的,以為一切空是什麼都沒有,空就是沒有,這當然不能成立一切法,不免誤解,那麼依淺顯明了的新解說,說有自相有的『實有唯事』,也就可以信解一切法空,而漸入佛道了!
3、但後代的瑜伽學者,不能體解如來說教的意趣;不知彌勒、無著的教說,是為了五事不具的根性而說。反而以為:不問根機怎樣,非要依《解深密經》的了義說不可。這樣,問題就來了:
(1)以為《般若經》的一切法空說,佛當然如實通達,但說得不明顯,容易誤會,所以非依《解深密經》的新解說不可。
(2)雖不敢指斥龍樹,但解說為龍樹的意思,與自己(解深密說)一樣,反而堅決反對中觀者── 一切法性空,一切唯假名的了義說。甚至說:『不應共語,不應共住』,掀起宗派的鬥爭!
4、假使能想起還有五事具足的根機,有『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的深見,那也許可以各適其機,各弘其道,而不必爭執了!
六、試述唯識因果觀?
答:一、緣起自相有,虛妄分別性
緣起而自相有的,就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是一切緣起法,但唯識大乘是以唯識為宗,所以依他起是以虛妄分別為性的,也就是有漏識(眾生從來沒有無漏現行)。
二、依他緣起
1、阿賴耶識
所知依:為一切法的依止。(依阿賴耶根本識為依,而立緣起所生的一切法。)
種子性:含藏無量種子,依種子生起現行──七識及相應心所、根、塵、器世界;一切法生起時,又熏成種,藏在阿賴耶識裏。這樣,阿賴耶識為種子性,一切因果都能善巧地成立了。
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
2、唯識學者是以自相有立一切法的,所以因果也是自相有的。阿賴耶識為種子性,名為『分別自性緣起』 。如眼識種子生眼識,耳根種子生耳根,貪種子生貪,青色種子生青色,黃色種子生黃色,有漏種子生有漏,無漏種子生無漏。什麼種子生什麼現行,什麼現行又熏成什麼種子。這種種子性,稱為『親生自果功能差別』 ,是自性生自性的因果觀。
不過自種子而外,還要其他的現緣,才能生果,所以叫依他起。這可見依「自相有種子,生自相有現行」的唯識因果觀,與無自性空的(中觀)因果觀,是怎樣的差別了!
七、依唯識理論,眾生執我、執法的根源為何?
答:依虛妄分別識,「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的因果來說,心外法是非有的。眾生直覺得外境實有,是客觀存在的色──物質。甚至反省起來,心也好像是所對的境界。這是無始來的錯亂妄執,由此而
執我、執法,都是遍計所執相的,是空無自性的。
Report abuse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