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如意精舍
首頁
法師簡介
法會與活動資訊
2024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3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2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0心靈環保成長營
2019心靈環保成長營
2018心靈環保成長營
線上讀書會
佛法概論
成佛之道
優婆塞戒經(第一冊)
優婆塞戒經(第二冊)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心經
百法明門論
八識規矩頌講記
佛法問答
學習資源
聯絡我們
如意精舍
首頁
法師簡介
法會與活動資訊
2024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3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2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0心靈環保成長營
2019心靈環保成長營
2018心靈環保成長營
線上讀書會
佛法概論
成佛之道
優婆塞戒經(第一冊)
優婆塞戒經(第二冊)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心經
百法明門論
八識規矩頌講記
佛法問答
學習資源
聯絡我們
More
首頁
法師簡介
法會與活動資訊
2024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3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2心靈環保成長營
2020心靈環保成長營
2019心靈環保成長營
2018心靈環保成長營
線上讀書會
佛法概論
成佛之道
優婆塞戒經(第一冊)
優婆塞戒經(第二冊)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心經
百法明門論
八識規矩頌講記
佛法問答
學習資源
聯絡我們
提問三
提問二
返回成佛之道
提問四
第一章 歸敬三寶 歸依處處求....能入於涅槃
1.佛初成道接受誰的請法,方開始轉法輪?
大梵天王。
2. 試以「智月朗秋空」之譬喻來討論淨慧與正法的關係。
法身與慧命的統一,就是佛。現在舉譬喻說:佛的「智」慧,如明「月」一樣;淨慧的體證正法,如明月的「朗」照「秋」夜的晴「空」一樣。如沒有雲翳,月光皎潔,蔚藍色的虛空,在月光中也分外清淨。這是說:清淨覺照的佛智,徹底證覺正法,正法也究竟清淨顯現於淨慧之中。經上說:『菩薩清涼月,遊於畢竟空』;菩薩尚且如此,何況是佛呢!
3. 何謂兩足尊、何謂四足勝?
「兩足尊」是讚嘆佛的。有兩種解說。第一種,兩足指的是人類,而佛是人類中最尊勝者。第二種,兩足是指福德跟智慧圓滿。在福德跟智慧圓滿的聖者中,佛是最尊貴的。
「四足勝」:「正覺兩足尊 生馬四足勝」偈頌見於《雜阿含1007經》。這裡的「生馬」個人理解是純種馬,或是最高貴的馬的意思。正覺者是兩足中最尊貴的,純種馬則是四足中最殊勝的。如前所引,菩提比丘長老Ven. Bhikkhu Bodhi 在《相應部1.14經》英譯此偈頌作:
The Buddha is the best of bipeds, A steed, the best of quadrupeds;
(引用自印順文教基金會:
http://yinshun-edu.org.tw/index.php?q=zh-hant/node/181#comment-673
)
4. 十方三世諸佛中,為何要特別歸敬釋迦牟尼佛?
釋迦佛在菩薩因中,本著救苦救難的大悲心,忍苦忍難的大願力,不願往生淨土,發願在穢土修行成佛,不遺棄苦惱眾生。因為釋迦佛,我們這個充滿罪惡的黑暗世界,才有了佛法的光明,對眾生來說,真是恩德無窮。
5. 云何「一切種智」?
佛的智慧究竟圓滿,不但覺了一切法的本性,也絕瞭一切法的特性、型態、作用、關係等等。覺了現在,也覺了過去、未來。從種種方面,覺了一切法的種種相,所以,佛名一切種智。
如源法師:
一切智: 定義: 覺了一切法本性(空性)的智慧。作用: 能斷根本煩惱,了脫生死 。
種種智: 定義: 從各種方面了解一切法的種種相,察覺一切法的特性、形態、作用、 關系等。作用: 能用無量的善方便來解脫眾生。
6. 古來以哪三種德行來讚嘆佛陀?
智德、恩德、斷德。
如源法師:
三德: 智德、恩德、斷德
智德圓滿: 一切種智
一切智: 定義: 覺了一切法本性(空性)的智慧。作用: 能斷根本煩惱,了脫生死。
種種智: 定義: 從各種方面了解一切法的種種相,察覺一切法的特性、形態、作用、 關系等。作用: 能用無量的善方便來解脫眾生。
恩德圓滿 發願度一切眾生,而不限地區、種族等
斷德圓滿: 斷理障(見惑): 知見上的清淨
斷事障(思惑): 情感、意志上的清淨
無餘習(習氣): 清除煩惱斷後所留下的習氣。
三德等究竟 智德,恩德,斷德──「三德」,一切佛都是平「等」的,都是「究竟」 圓滿的。
方便示差別:為了適應眾生的根機,示現種種「差別」。並非佛的真實功德不同,切勿妄生分別 。
7. 既說『佛佛平等』,為何諸佛的色身、壽命、國土等有眾多差別?
這些都是佛的方便示現,為了適應眾生不同的根基,才有這種種差別。
8. 何故名法寶為離欲尊?
A.從『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說到『涅槃寂滅』──這是三法印,
是佛法的三大真理。而涅槃又是通過無常、無我而實現的,為一切聖者的究竟歸宿,這就是我們要歸依禮敬的法寶。
如世俗修習禪定的,也能出離一部分的煩惱──欲,但三乘聖者,由慧
而得涅槃,才是究竟離欲,在一切離欲中,涅槃為最尊最勝,所以說離
欲尊。
9. 三法印為何?為何稱為三法印?
三法印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大乘佛教認為可以用這三個標準來認可教說是否屬於佛法正法。
10. 何故六根被喻為盜賊?
六根--見聞覺知,一般人以為內有自我,而實無自我可得。此無我的六根,觸對六塵境界,引起有漏的六識,如盜賊。六識遊歷六根,不該貪起貪,不該嗔起嗔,種種煩惱,劫奪功德法財,有的還因此墮落餓道。
11. 什麼是魔王的境界?
人被五欲、種種煩惱所纏縛而不得自在,就好像被魔王所控制。
12. 試述有餘涅槃、無餘涅槃跟大般涅槃之間的差別
唯就小乘說:斷一切煩惱而絕未來生死之因者,尚餘今生果報身體,稱為有餘涅槃。其人今生果報盡而歸於寂滅,稱為無餘涅盤。
唯就大乘說:變易生死之因盡,稱有餘涅槃。變易生死之果盡,而得佛之常身,謂之無餘涅盤。(凡夫的生死叫做分段生死)
就大小乘對而言:小乘的無餘涅盤尚有惑業苦三道殘餘,故稱有餘涅槃。大乘的無餘涅盤無殘餘,故稱無餘涅盤。
大般涅盤:梵語摩訶般涅盤那,譯義摩訶為大,是讚美寂靜之德。般是入,歸趣之義。涅盤為滅,滅煩惱及身心之義。那是息,安息之義。合之為大入滅息,簡稱為大般涅盤。是指佛度世已畢,歸於圓寂的意思。
13. 是論正法為何「善淨常安樂」?
善:正法是勝義的絕對完善。
淨:正法不是煩惱雜染所能染污的,也不是煩惱雜染所能緣起的,所以名為清淨。
常:正法是超越時間、不生不滅,本來如此的。
安樂:正法是沒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是離繫的絕對樂。
14. 試述古仙人道的譬喻,經中經常以它來說明何種法門?(三十七道品中的一支)
A.1從智慧的境界來說,名為正法。從智慧證入正法而得真自由來說,名為涅盤。所以,正法就是涅盤。只要依著過去諸佛大仙人的正道,就能證入於涅盤的解脫。
2八正道。
Report abuse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