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釋尊的教化,風行恆河兩岸,得到不少的信受奉行者,其中也 有從佛出家的,起初,釋尊為出家弟子,提示了「法味同受」,「財利共享」的 原則。等到出家眾一多,佛陀開始制戒,使他們成為和合的,稱之為僧伽──眾 。釋尊的所以「以法攝僧」,不但為了現在的出家眾,目的更遠在未來的正法久 住。釋尊創覺的常道,非一般人,也非天、魔、梵──印度宗教的神所能轉的。 惟其難得,愛護的心也特別關切。所以發現了出家眾的過失,就從事僧眾的組織 ;成立僧團的第一義,即為了住持佛法。佛法雖是探本的,簡要的,卻是完成的 。在傳布中,可以引申、闡發,可以作方便的適應,卻沒有修正或補充可說。所以佛弟子的宏揚佛法,是「住持」,應特別注意佛法本質的保持。關於住持佛法 ,雖然在許多經中,囑付王公,宰官,囑付牛鬼、蛇神,其實除囑付阿難不要忘 記而外,這正法久住的責任,釋尊是鄭重的託付在僧團中。和合僧的存在,即是正法的存在。